1.颤症的概述
颤症,又称为“振掉”、“颤振”、“震颤”。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
1.风以阴虚生风为主,病机转化如阴虚、气虚可转为阳虚,气滞、痰湿也可化热等。颤证日久可导致气血不足,络脉淤阻,出现肢体僵硬,动作迟滞乏力现象。也有阳亢风动或痰热化风者。
2.痰或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成,或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邪多与肝风或热邪兼夹为患,闭阻气机,致使肌肉筋脉失养,或化热生风致颤。
3.火有实火、虚火之分。虚火为阴虚生热化火,实火为五志过极化火,火热耗灼阴津,扰动筋脉不宁。
4.久病多瘀,瘀血常与痰浊并病,阻滞经脉,影响气血运行,致筋脉肌肉失养而病颤。
2.震颤的症状
临床以头及四肢颤动、振摇为主要特征。
常伴有肢体拘急强直,表情呆板,步态慌张,语涩流涎等症状。本病以中、老年,素体肝肾阴亏为多见。
病位: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亏虚,其中以阴津精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患。
3.震颤的病因
生理因素(30%):年老体虚,中年之后,脾胃渐损,肝肾亏虚,精气暗衰,筋脉失养;或禀赋不足,肾精虚损,脏气失调;或久病体弱,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心理因素(20%):情志过极,情志失调,郁怒忧思太过,脏腑气机失于调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畅,气滞而血瘀,筋脉失养;或肝郁化火生风,风阳暴张,窜经人络,扰动筋脉;若思虑太过,则损伤心脾,气血化源不足,筋脉失养;或因脾虚不运,津液失于输布,而聚湿生痰,痰浊流窜经络,扰动筋脉。
饮食不节(10%):滋食膏粱厚味或嗜酒成癖,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浊阻滞经络而动风;或滋生内热,痰热互结,雍阻经脉而动风;或因饥饱无常,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致使筋脉失养而发为颤证。
劳逸失当(10%):行役劳苦,动作不休,使肌肉筋膜损伤疲极;或房事劳欲太过,肝肾亏虚,阴血暗损,虚风内动;或贪逸少动,使气缓脾滞而气血日减,筋脉失于调畅而不得任持自主,发为颤证。
4.中医处理原则 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显,常见风火相煽、痰热雍阻之标实证,治疗当以清热、化痰、熄风为主; 病程较长,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本虚之象逐渐突出,治疗当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熄风通络。由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在本虚的基础上导致标实,因此治疗更应重视补益肝肾,治病求本。
四川的王先生,今年刚四十多岁,右手在近几年来一写字就开始发抖,把握不住笔 去了医院检查说这是特发性震颤引起这种手抖60%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执行动作时出现手抖,多数可累及上肢、下颌或头部,但很少出现下肢抖动。发病初期一般症状较轻,病情逐渐加重后,可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特别是做各种动作时手抖明显,如做饭、拿筷子、饮水、写字、开锁时手抖剧烈,甚至根本无法完成这些动作。部分患者说话的语调和声音也有所改变。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或劳累时,手抖会加重,而饮酒能使手抖短暂减轻。刘先生吃了好多西药没有感觉到管用,通过别人介绍了天津昌盛中医院喝了几个月的中药开始发现这手慢慢的变好不在像以前那样发抖,刘先生这种疾病,也可以导致出现手抖的症状,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颅脑外伤等,需要注意鉴别手抖是否与这些疾病有关。如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主要表现为静止性抖动,当手放在某一位置不活动时抖动明显,患者还会伴有肢体变硬、行动变慢、转身及翻身困难等症状。
津字止颤汤是天津昌盛中医医院专家针对特特发性震颤、眼球震颤、手抖、头抖、腿抖、帕金森、震颤的病人专门研制的药剂。
专家结合结合上千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经验,对症下药,反复试验,历经3年,终于打造出一剂能够完全治疗特发性震颤等疾病的药剂。
津字止颤汤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活血通络、清肝明目、滋肾,养肝、活血化瘀、渗透中枢神经,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病变神经细胞
第二阶段 深入促进其他功能恢复、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三阶段 巩固治疗,预防复发,有效治疗特发性震颤